2015年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国内外同志运动中看到各类同志组织的身影闪现其中,然而很少有人去检讨,“组织”与“运动”这两个词语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实际上,自其初兴之时,“运动”的内涵便指向一种克里斯玛式的激情的迸发,它强调对自我的认同,对枷锁的打破,对平权的追求,对创造力的呼唤。这样一种存在于中国同志运动中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它的西方先驱者们原无二致。至于“组织”所指向的,却恐怕更多的是“当梦想照进现实之时”——“组织”所要求的,是把那些原初的理想、热情、魅力、关系、奉献等等,一一贯注于每件日常而细琐的工作之中,按照设计、筹资、策划、风控、评估、反馈、推进等一系列高度理性化、效率化的方式和步骤脚踏实地将包裹着理想内核的组织目标予以层层落实。尽管在学院化的讨论中,来自社会学、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对于如何界定和分析“组织”会采用不同的理论范式或分析框架,然而它们无一不肯定组织是一种存在于沟通外部环境与实现内部目标之间的行为体。而对于中国大陆的同志组织来说,面对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社群需求和持续发展的社群力量,越来越多的小组开始面临“制度化”的问题,这正是如何使勃兴的运动激情真正持续化的一项关键议题。另一方面,要想更有效地在组织的内部目标和组织的外部环境与资源之间实现最有效的沟通、交换与联结,组织又须要关注如何避免被僵硬而看起来冷冰冰的制度和规章遏制和束缚,因此,如何塑造价值和使命感、如何培植生动的组织文化/亚文化、如何激发每位组织的正式成员与潜在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来保证事务性工作的落实和开创性工作的拓展,就必然成为迈向制度化和理性化的中国同志组织的另一项重大挑战。
这本手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或动人的叙述来激发阅读者投入运动的热情,而是用平淡和尽量准确的说明性文字来告诉阅读者:“如果你想做一个同志中心,你将面临什么问题,你可以怎么样来做。”在手册中,通过不同案例的比较,既反映出存在于组织运营和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更反映出在特殊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境下,像北京同志中心这些机构如何勇于尝试和发掘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在最实际的层面,这些机构与所有组织一样,都面临着内部组织架构与人员管理、外部资源获取以及在空间上维持实体性的存在等问题。但同时,像同志中心这类旨在服务社群的同志组织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源于这类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来自社群内部,因此尽管它们当下仍尽力争取国内政府、基金会资助以及境外资金与合作,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是要面向社群内部获取人员、资金、机会、支持等等。特别是随着国内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控强化,社群内资源必然是同志中心这类组织最主要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特殊性也来源于这类组织的实体性,以及由实体性带来的本地化模式。以社群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组织都嵌入于本地的社群和地方性政治经济体制之中。而如果借用一些学者所概括的,中国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路径依循所谓“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模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模式也会在事实上造就自发性社会组织在地方层次上面临着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地方差异性等问题。这一点,不仅仅是挑战,更会是各地同志组织发展的机遇。我们应当期望,在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径探索中,有更多类似中心这样的机构不断尝试和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从更大的范围看,这不仅仅对于中国,甚至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将是有意义的尝试。
点击下载:《同志NGO能力建设系列·贰 同志中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