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的两难本手册中,我们故意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作为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指生理 属性,后者指社会属性。这一定义的采用是策略性的。 社会科学研究者和早期的第二波女性主义理论家最早在 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开始区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这两个概念,这一区分挑战了当时广为传播 的“生理即命运”的妇女观——这种观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制造着对妇女的限制。 对生理决定论的挑战主要在于,认为通常和女性相匹配的一系列特点,如被动、 脆弱、温顺、主内等,与其说是受生理的支配,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 着社会对性别的建构。学者们一致认为,正是社会性别构成了男女之间不相平等 的权力关系。在区分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概念之后,学者们指出了社会性别 的可塑性,并且顺理成章地对基于性别角色及性别刻板印象的一切不平等提出了 挑战。 近年来,许多女性主义者和酷儿理论家已经不再遵循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 二分法。他们认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也是一个由社会建构起来的概念, 因此,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分野并非如其支持者所言那般截然可辨。实际上, 染色体和生殖器的多种变化形态使得人群中相当数量的个体无法嵌入对男女生 理性别的既有定义。由此可知,生理状况并不能作为将人进行二元划分的充分证 据。此外,分类作为一种行为并不仅仅是在描述事实,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正统 性的意味。学者们还批评,社会性别理论对女性的假设过于单一,这些假设企图 总结出一些普世性的特点和经验,而完全不顾在具体环境中,文化、种族、族群、 国籍、阶层以及其他错综复杂的因素对社会性别内涵的实际影响。 因此在女性主义者和酷儿理论家之间出现了饶有意味的紧张,他们通常都有 着学术训练和学院生涯的相同背景,但是女性主义者们更多地会在学院之外的草 根层面开展创造社会变革的工作。活动家们和理论家们都不否认社会性别的一些 假设过于简单,他们都承认交叉性的重要影响——女性的边缘化是由多样且交错 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但不限于上面提到的那些方面。我们在本手册中也赞同 交叉性理论,并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以贯之。 我们承认挑战性别/社会性别二分法的理论工作的重要性。但我们也相信, 对于追求社会变革的活动家来说,有时也有必要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在和 《消歧公约》相关的工作中,我们建议《消歧公约》委员会按照第二波女性主义 的定义来区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如果《消歧公约》委员会采纳了这种区分, 那么委员会的成员也就必须拒绝把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归结为生理缘由的做法。这 种策略将使委员会成员认识到,性别经验的根源并不在于生理状况,由此他们才 能进一步认识基于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的歧视。 换言之,有效的倡导工作需要遵循达成共识的捷径、需要为创造社会变革奠 定基础。在《消歧公约》的相关工作中,我们相信,建议《消歧公约》委员会区 < 1 > 前言:定义的两难 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将最有可能导致共识的达成并给所有女性带来福祉。这就 是本手册的基本策略。 做出这一建议的同时,我们也声明,谋无定略,因时而利。例如,当 1979 年《消歧公约》诞生伊始,很难想象活动家们将能如今天这样将之用于消除基于 性倾向与性别身份的歧视。这一策略是在过去三十年间逐步成型的。在未来的四 分之一个世纪中,随着《消歧公约》委员会对性倾向与性别身份相关议题理解的 发展,今后的活动家们完全可能采取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策略,比如,可以使生理 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定义与我们当下所主张的定义相比更具流动性和灵活性。读者 们应将本手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在利用《消歧公约》消除基于性 倾向与性别身份的歧视之时所采用的策略乃是时代的要求。
文档在线下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