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美丽 卡

论坛回顾|撑起公益“半边天”——以社会性别视角助推妇女组织与基金会发展

已更新:7月5日

2022年12月13日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以下简称“2022年会”)于11月22日-23日在江苏常熟举办,主题为“韧性发展 勇毅前行”。

 

2022年会由1场主论坛和8场平行论坛组成。其中,11月23日下午,由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北京同声异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中心共同带来的主题为“撑起公益‘半边天’——以社会性别视角助推妇女组织与基金会发展”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本文是本次平行论坛的嘉宾发言内容精选。

 

本次精选回顾文章以公益领域社会性别主流化和良好资助实践为核心,在讲述“做过什么”的基础上,呼吁大家联合起来,去做成单个人、单个组织无法完成的事业,最终分享共同期许:将社会性别视角内置于公益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促成一个更加多元、平等、和谐的未来。



 

I 公益领域社会性别主流化和良好资助实践

 

01 公益慈善援助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许潇潇,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中国的社会组织数量,民政部的数据是90.19万家。在这90万家里面有多少是做妇女议题的,很难找到官方的统计数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谈论性别议题的永远是咱们这些人的话,它就永远不会主流,它永远是弱势的议题。我们需要影响的是那90万家里面不做性别平等的机构

 

我的分享不是介绍中国民促会做了什么性别工作,而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性别议题如何出圈,如何影响到非妇女发展/非性别议题的中国社会组织

 

出圈难在哪里,可能有这三个层面:

1. 机构内部的治理架构和制度都缺少性别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2. 国内公益行业内,当前对于性别项目、妇女发展类项目的资助力度和资源非常有限;

3. 公益慈善援助当中的性别视角缺失

 

第一,在机构内部,如果制度层面没有性别敏感度的话,女性在公益行业当中的上升渠道非常有限。在国内社会组织当中,女性员工的占比是超过半数的,但是在管理层当中比例非常低。基金会2017年的一个数据,不到1/3的秘书长是女性。

 

第二,国内面向性别议题的支持资源很少。我们关注了一些国内服务基金会行业的平台和机构,它们提供的行业或议题报告及知识库分类很丰富,但里面几乎没有妇女或性别的这个分类。可见这个议题在基金会行业还完全称不上主流,可能都还没有被充分关注到。

 

第三,公益慈善的项目当中缺少性别敏感度,会影响公益机构的社会成效。例如,前两年“春蕾计划”曾引发巨大争议,因为这个支持女童上学的项目被发现支持了男童;抗疫初期的防护服装没有性别区分,女性医护人员只能穿男性小号防疫服;赈灾的物资当中也时常缺少女性卫生用品;在网上以“助学”为关键词搜索图片,一般都是男孩子领蓝色书包,女孩子领粉色书包,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孩子们自己选的,第二是主办单位发的。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其实都折射出某种性别视角的缺失。

 


中国民促会做性别议题是先入圈再出圈。最初,我们在扶贫发展过程中发现,性别差异导致女性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和困难,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我们开始设计妇女发展与赋权类的项目。做了20年之后,发现这个议题越来越难推,有一种趋势或者倾向——“性别议题妇女化,妇女议题妇女组织化,最后变成只有妇联和妇女组织才关注的事儿”。基于这些观察,我们去年与联合国妇女署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中国公益慈善援助纳入性别视角。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发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接触的受访者多是国内社会组织中从业有一定年限的群体,且多为机构管理层和项目负责人,具备一定的公益意识和平等价值观,因此这些发现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实际情况中,性别视角的缺失可能会比我们的调查结果更严峻一些。

 

主要是四个层面的发现。

第一,公益从业者的性别平等意识。整体来看较为积极开放,大家对于性别平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晓率比较高,对社会性别相关的概念也都有耳闻。相对来讲,在整体理解度都不错的情况下,男性的表现略微要保守一些。 

 

第二,社会组织促进性别平等的制度建设情况。对性别平等“规定动作”的制度建设情况较好,例如培训学习机会、劳保和职业安全、同工同酬等。但是如果涉及到更进一步的性别保护,比如说防治性骚扰机制的建设,促进员工履行家庭职责,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内容是非常少的。

 

第三,工作文本(年报、网站、项目介绍)中采纳性别主流化和性别平等专门用语的情况。明确提到社会性别关键词的比例不高,提到“妇女发展”可能还有一些,但如果是“性别分析”“性别统计”“性别歧视”,就非常少了。相对而言,在对外文本中纳入性别关键词的基金会的比例要比社团和民非更低一点。

第四,在工作中实行性别主流化的程度。我们访问的近100家国内社会组织,约2/3的人都认为社会性别视角与所在机构和自身工作相关,但是在实操层面,除了专门针对妇女/女童的项目,大部分项目尚未纳入性别分析视角。最常见的例子是,对受益人群缺乏分性别统计数据,所以很难再去开展一些后续的性别分析和改进工作。

 

覆盖量有限,仅供大家参考。基于以上发现,我们跟联合国妇女署合作,最想去影响的就是国内的资助机构

 

我们希望它们在机构内部的机制建设、治理架构、制度完善上,能够带有性别敏感;在它们对外资助的项目和评估当中,能够纳入性别视角,进而有效带动受其资助和理念影响的社会组织。

 

我们为社会组织的项目管理者提供性别视角培训。比较值得借鉴的经验是,我们的邀请方式是“1+1”,一位资助型基金会的项目管理者带一位被资助机构的伙伴一起来,这样讨论出来的东西在ta们回去以后比较好落实。针对机构的管理层,我们举办倡导研讨会,希望能从决策者的层面纳入性别敏感视角。

 

为了给非性别领域的公益从业者们一个参考,我们发布了《中国公益行业性别主流化系列手册》,分为常识篇、政策篇和工具篇三册,内容包括:性别平等相关概念、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内部性别相关政策的良好实践案例;项目管理与机构治理中实施性别主流化的工具。

 


社会性别在公益行业的主流化路径和大家推动各类社会发展议题的路径是一样的:

 

先是意识的改变:

从“可做可不做”到“应该做”。

 

第二步是方法、标准、工具:

从“应该做”到“怎么做”。

理解性别议题的机构要帮行业去设计一些便于ta们使用的工具,不能把一个性别发展机构用的那套东西直接甩过去,对ta们来讲可能难度太大。例如,一家国内资助型基金会表示愿意在工作中逐渐纳入性别视角,但不希望一开始做得太过复杂,于是我们建议其在项目招标书中加入一项受益者的性别统计。

 

第三步,从“怎么做”到“要做好”。

我们呼吁资助型的基金会、媒体,还有其它利益相关方能够多报道一些“出圈”过程中纳入性别视角的好的案例,形成引领和示范作用。

 

公益慈善行业推进性别主流化具备良好的价值基础。大家的基本理念都是平等、尊重、互信、合作共赢这样特别向善的价值观。但是如何去落地,怎么样能让那90万家社会组织都跟着我们动起来,才是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呼吁大家一起努力“破圈”,将性别视角融入到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援助中,实现公益行业的性别主流化。

 



02 性别公益领域的良好资助实践

绿芽基金会




 

(绿芽基金会发言人邹伟全)


绿芽基金会主要面向广大乡村妇女儿童,从文化生活、健康卫生、权益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妇女儿童群体的发展。经过9年的深耕,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超过万名乡村妇女骨干、支持了110个乡村妇女团队、在全国各地建设了43个“半乡学堂”乡村社区中心,亦为218万余名乡村儿童提供了性教育课程。

 

绿芽基金会通过赋能妇女及妇女组织、促进妇女的公共参与,推动乡村性别平等,共创妇女儿童友好乡村 ——

 

   · 针对乡村妇女骨干和妇女小组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层”资助、服务、管理和评估,同时为受助伙伴提供陪伴督导、资源链接和社群交流。

   · 社会性别理念贯穿于机构的内部政策,资助项目的设计、执行和评估,以及和受助伙伴的合作中,并注重在合作的各环节培养受助伙伴的性别平等意识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言人王倩)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发起于1995年,截至2022年底已在29个省(区、市)的965个项目点开展过项目帮扶,累计投入资金22.85亿元,帮扶困境母亲36.36万人,惠及人口153.86万人。

 

从2020年起,“幸福工程”转型升级,增加了“扶智赋能”和“扶助健康”的工作内容,包括农村妇女自组织培育及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发展工作者赋能培训、妇女就业创业赋能培训以及城市社区支持计划。2022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联手推出了最新的资助计划——“他乡的妳”流动女性支持计划,深耕“流动女性”领域,支持社会组织探索帮扶弱势妇女的有效行动方案。

 

03 嘉宾对谈:以社会性别视角助力基金会行业建设和妇女组织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

 

联合国妇女署伙伴关系专员杨睿侃谈论性别主流化的问题时,认为以后的努力目标不是国家出妇女政策的时候,将农村妇女问题单独放成一章,而是农业农村部在出国家的农业政策的时候,单独给女性放一章。

 

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安徽省江淮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蒋倩认为:

 

在众多的议题当中,我们是通过两种方法来介入性别领域。第一是推动性别议题进入非性别类公益组织的视野,其实是推动性别主流化。比如说,我们的残障服务对象。女性的残障人士和男性的残障人士有没有不同的脆弱性和需求?去支持草根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大家去关注到性别的种种问题。

 

第二是直接支持性别组织。这在安徽是比较超前的,我们刚开始都找不到性别组织,专门为妇女提供服务的组织都找不到。

 

(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安徽省江淮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蒋倩)


 

2020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和本地的基金会产生更多连接、互动和合作。整个安徽有190家基金会,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基金会,每个地区都有。我相信基金会很多,但是浮现在我们视野里面的很少。

 

只有很少的基金会会去做资助,大量的基金会在自己做项目,其中绝大部分是捐款捐物。其中,能运用项目管理理念、各种赋权赋能理念的很少很少。我们要走进更多的蓝海,不要在已有的资助型基金会里面打量,要去那些还不知道项目为何物的基金会里面,去寻求合作机会,机会会更多。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经理李氲梅分享,

 

我是从上一份工作里面逐渐意识到公益慈善的模式有一种新的解法。受益于国际组织的工作,我一直带着性别视角进入像创投、投资这样的领域里面去。

 

我之前为高净值个人去做慈善咨询服务,对于我们的上游出资方来说,性别议题是个非常陌生的议题。我们做咨询的时候,就带入了性别视角。把性别问题包括性教育问题推给她之后,当时她会反复的问我们这到底是个什么问题,我们去拆解社会问题的时候,她会逐渐从这个问题里面看到:原来我是个女性,还有很多的女性遇到了我遇不到的问题,对于她来说是一个视角的扩展。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经理李氲梅)


 

我在平常工作和学习实践中发现,一家机构或一家企业最终有没有实现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能不能把性别视角放在脑子里面、有没有这个意识,其实都取决于关键决策人有没有开放的心态。这就是一个思维框架,把它印在脑子里面,时刻带到所有的工作场合去,有任何机会就去向关键决策人曝光这样的议题,逐渐增加ta的认知。ta们有这样的认知了,性别视角就能真正主流化了。

 

希望未来三到五年内,在开这样的会的时候,下面坐的不仅仅是公益圈的人,我希望能把ESG的、影响力投资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圈的关键决策者都纳入到这个房间里来。

 

II 主题发言风采速写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与爱德基金会合作受暴力妇女儿童紧急救助金项目;

在湖南、贵州等地开展儿童强制报告制度试点项目;

创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

开发一键拨号的反家暴小程序

……

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以法律援助为核心,提供心理、社工等一体化的综合支持服务体系,旨在通过专业和结构化的工作“给她们无暴力的未来”。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家政女工群体交织了“性别”与“劳动”双重议题。

 

和其他底层流动群体相比,家政女工因“家务劳动市场化”而处于特殊的弱势处境:从家务劳动沿袭而来的“非专业”刻板印象;在高敏感私人领域中进行密切互动的压力。

 

她们也拥有特殊的优势与潜力:来自熟人社会的邻里互助与家庭照料的经验与智慧、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的情感联结。同时,3700万的庞大群体数量和城市对家政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相互补充,释放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1个家政工能够影响8个家庭(6个城市家庭+1个婚姻家庭+1个原生家庭)。总共能影响2万2亿以上的家庭。

 

从“她是工人,不是保姆”到“社会发展的介入与推动者”,鸿雁社工服务中心看见了这些困境、潜力以及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绿色家政生态系统”。

 

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

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致力于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将残障和妇女的议题结合在一起,使命是“成为残障女性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迈出家门以后要有社会融入。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去关注这样的群体,然后去融入ta们,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半影空间

“小人物能够在艺术中获得一种纪念碑式的庄严和尊重”。

半影空间坚持在地性与公益性,每年都会流动到中国不同的省份,在各个地域举办女性艺术季,纳入本土女性创作者的艺术作品,和当地的公益组织结对子,用艺术赋能女性。

 

【论坛视频回看】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论坛视频)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的平行论坛“撑起公益‘半边天’——以社会性别视角助推妇女组织与基金会发展”已于2022年11月23日下午结束,欢迎您扫描上图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回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