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
如题。
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你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我应该还能呆在家里。”
——“我能够更公开地与同性伴侣在公众场合做出亲密行为。”
——“生活会完全不同,但我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已经影响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问题既引导对未来的想象,也反映出了现实的不足。
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也许,很多性少数者的生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北京大学、北京同志中心等组织共同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在中国,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发生率较高,按歧视最为高发的场所进行划分,则以家庭最高,达样本数量的56%,其次是学校,职场及宗教场所(见图1)。而以上歧视高发的场所,占据的是普通人生活中绝大部分的足迹所至之处。
换句话说,性少数群体在各种环境下、场所中,都很容易受到歧视。
图1: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2016.p26
首先,在歧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报告提出了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压力理论,将其所承受的压力分为远端压力和近端压力两种。远端压力主要指无直接相关的受害遭遇和污名,近端压力是由亲身经历引发的心理冲突,包括隐藏自己身份等,而这些压力的积累都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引发抑郁或自杀企图;在歧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方面,该研究表明,性少数群体在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上要高于异性恋者,显示出一种生理上的不健康状态。(见图2)
图2 Williams Institution: Minority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Among Sexual Minorities, p.523-525 (本表格略有删减)
那么,歧视和污名又是如何影响到性少数群体的健康的呢?
根据这份研究,以下因素首当其冲——
社会文化
人际交往压力 社会对于同性恋者的污名化,使性少数群体面临较高的受害率,生理或心理疾病。
制度环境压力 歧视性的社会政策可能导致对性少数的污名化,并且使性少数群体丧失重要的维持身体健康的机会。
医疗系统内部机构压力 医护工作者缺乏性少数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对同性伴侣的保险保障十分有限等因素,降低了性少数群体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其健康。
心理和行为选择
心理痛苦 数百项既有研究均表明,心理压力对个人的健康存在负面影响,这些研究将心理压力与免疫系统失调、急性健康问题(如普通感冒、流感、喉咙痛等)以及一些慢性疾病联系起来。因而,遭受歧视和偏见所导致的心理痛苦可能同时引致生理上的不健康。
认知和评价方式 歧视和偏见可能导致性少数群体对人际交往存有高度警惕性,以及增强对排斥的敏感性,而这样的认知则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行为和信仰的改变 受到歧视和伤害的性少数群体更有可能通过危险行为排遣内心的压力,例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损害身体健康。
生理因素
激素的变化 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可能引起激素分泌的变化,进而影响生理健康。
免疫系统 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炎症过程和抗体反应不佳,使身体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
于是,威廉姆斯机构的这项研究通过对过往研究的综述与归纳,表明了当前社会性少数群体遭受歧视与污名的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虽说该研究的论证还不够严谨,缺乏能够直接反映歧视与健康二者间因果关系的实验数据,并且缺少足够丰富的样本量和长时间的持续研究,但总的说来,这份报告的回顾与反思,对于研究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倡导和服务方面的行动而言,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在能力、资源与空间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下,考察基于多元性别之歧视及歧视后果的现有研究,基本只能涉及现状,如对性与性别少数者遭受歧视的比率和场所进行统计,对歧视造成的健康方面的后果、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寥寥可数,比如《中国同志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报告通过定性研究,探析了当前中国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接受扭转治疗的状况。调查发现,LGBT群体的的自我效能感相对更低,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样本,并由针对同志心理健康需求提出倡导。但与威廉姆斯研究所的研究相比,中国的研究目前缺乏对影响健康的机制的讨论,未能继续研究心理和生理不健康背后的原因,亦鲜有将其与性少数群体面临的歧视和污名相联系。同时,美国是一个种族的大熔炉,种族差异影响显著,研究多关注于此,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民族差异显著,但现有研究缺少对地域性亚群体或其他某种特定群体的深入探究,通常仅以性别、性倾向、年龄等为变量,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加强。
不论如何,现阶段,在确定性少数群体需求时,既有的研究确实为倡导者与服务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但就长远而言,中国还需要有更多的针对性少数群体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更为深层次的研究,这既包括锁定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也包括探索什么样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支持这一群体在健康领域存在的倡导、服务诉求,从而全面的了解性少数群体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需求。
当然,以上的设想要官方、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能够做些什么呢?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社会组织而言,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收集进行严密的论证和研究存在很大的困难。但这难道就必然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坐以待毙而不去主动了解、探索所知不足的领域吗?
不是的。
威廉姆斯研究所的另一份调查,采取了访谈的方式,通过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你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引导受访者回忆自己遭受各种歧视的故事,进而剖析性少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影响,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歧视背后的故事。这种方式虽然无法摆脱样本量不足和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夸大实际影响等弊端,但它的可操作性及方法上体现出的、对个体生命体验的人文关怀,均值得我们借鉴。毕竟,只有更加深入地探索歧视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好的制定政策。
所以说,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背后故事,进而消除歧视,你准备好了吗?
Williams Institution: “We’d Be Free”: Narratives of Life Without Homophobia, Racism, or Sexism, p.207, URL: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research/health-and-hiv-aids/wed-be-free-narratives-of-life-without-homophobia-racism-or-sexism/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大学.北京同志中心: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2016.p26.URL:http://www.asia-pacific.undp.org/content/dam/rbap/docs/Research%20&%20Publications/hiv_aids/UNDP-CH-PEG-Being%20LGBT%20in%20China_CH.pdf
Williams Institution: Minority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Among Sexual Minorities,p.528,URL: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research/health-and-hiv-aids/minority-stress-and-physical-health-among-sexual-minorities/
Williams Institution: Minority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Among Sexual Minorities, p.530-538, URL: 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research/health-and-hiv-aids/minority-stress-and-physical-health-among-sexual-minorities/
北京同志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同志心理调研报告
Williams Institution: “We’d Be Free”: Narratives of Life Without Homophobia, Racism, or Sexism, URL: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research/health-and-hiv-aids/wed-be-free-narratives-of-life-without-homophobia-racism-or-sexism/
作者 | Carol
编辑 | 兔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