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Ta山 | 法律应如何防治基于多元性别的校园欺凌?
2021年4月15日 编者按: 在关注性/别少数者的校园生存状况的当下,这篇推文所倡导的防校园SOGIE欺凌建议仍然极具参考性。 前情提要 2017 年 1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发布了《校园暴力与欺凌:全球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接近 2.46 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某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与欺凌。这一报告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包括身体、心理和性暴力以及欺凌。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可能遭受校园暴力与欺凌,然而,残障、性别差异、家庭贫困或社会地位低、民族、语言和文化差异(如流动人口、难民)、外貌体型(如体重过低或过高)、性倾向、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得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变成更加弱势的群体。 那么,各国在法律中是如何应对针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呢?让我们拿中美这两个大国的情况来进行对比吧。 美国联邦法律是如何防治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校园欺凌的? 01 在联邦层面,美国保护学生免受校园欺凌的法律除了宪法,主要有1972年《教育修正案》第九条和1964年《民权法案》第六条等,《教育修正案》第九条禁止学校对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跨越“他者”的隔膜,我们都一样
2018年11月11日 在美国,随着 同性婚姻平权的实现,跨性别者议题 已经成为自由派和保守派角逐的新校场,禁止跨性别者依自我认同自由如厕的厕所法案(bathroom bill)和总统特朗普的跨性别者从军禁令,都一度是最热、最具争议的政治话题。 然而,在中国跨性别者在主流舆论基本上没有任何声音,如果有任何的关注,就是被媒体“震惊部”们以“男生喜欢穿女装”、“人妖”、“变性人”等饱蘸污名与歧视的词汇博取眼球和点击率——被誉为中国跨性别就业歧视第一案的C先生案,最初就被以《女子爱穿男装遭辞退公司:形象与单位要求不符》这样的标题报道。而即使在中国的性少数(lgbtq+)群体内部,跨性别者也是长期被边缘化,甚至面临社群内部的歧视。 跨性别者恐惧症,“恐跨”(transphobia)如其名是一套以恐惧为食的话语。跨性别者,因为背叛了其指派性别,对将男权制规范(Heteronormativity)高度内化的普罗大众而言无疑是邪恶而猎奇的魑魅魍魉。“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是正常秩序的叛乱分子。在恐跨者眼中,只有遵循男权制僵硬性别二分的他们是正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大众眼中的跨性别者权益
2018年10月18日 舆情的水位 ——23国公众意见大起底 随着性与性别少数群体(LGBTQ+)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开展和深入,性与性别少数的议程也在不断更新、推进。而今,在同性恋者权益开始逐步得到改善的国际整体形势下,跨性别者权益已然成为性与性别少数群体(LGBTQ+)运动的一个新的核心议程。虽然跨性别议题的能见度不断上升,但是对跨性别者及其权益的公众意见调查,在国内外实际上都十分有限。 2016年,IPSOS, Buzzfeed, Williams Institute三家机构通过IPSOS Online Panel system,联合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舆情调查。此研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分国别,就同一跨性别者权益的具体议题,调研各国民众的意见;二是在个人层面,研究对跨性别权益支持率和受访者个人特征的关联。 该调查覆盖了全球23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波兰、俄罗斯、南非、韩国、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美国、秘鲁。 样本总量达到了17,105人,大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你想知道中国民众对多元性别怎么看吗?
2018年10月 11日 针对多元性别议题的公众态度调查 ——让数据收集走在社会接纳前面! 公众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LGBTQ+)的认知和态度在过去几十年内经历了重大变化,而公众态度调查无疑是时刻把握这一变化所需的重要工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就多元性别议题展开的公众态度调查也开始陆续出现。比如,在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便联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北京同志中心等同志组织,发布了《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 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此报告样本数量超过28000份,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就多元性别议题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除此之外,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缩写为 CGSS)在其2010年的调查中也涉及了公众对同性恋者态度的问题。但总体上说,国内相关调查数量较少,质量也良莠不齐,尚未在调查设计、实施及结果分析上形成系统性的、成熟的标准。 与此相对,在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就多元性别议题展开的公众态度调查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比如,在美国,涉及对性少数认同度的公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雇主凭什么给员工的同性伴侣提供福利?
2018年9月28日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雇主选择为员工的同性伴侣提供福利,这种看似增加雇主成本的政策为何渐成惯例? 家庭伴侣福利 现代社会中,亲密关系的构建和维系不再以婚姻为前提,但没有一纸婚书,你的伴侣就可能无法获得婚姻关系中的配偶应享有的权益。家庭伴侣关系(“Dome...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内需不振,外需疲软,试试婚姻平权?
2018年9月20日 听说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性,不仅可以确认同志群体的婚姻权和平等权,还可以刺激消费、提高税收、促进就业? 婚姻平权的经济效应 2015年6月,美国最高联邦法院宣布了奥贝格费尔诉霍奇斯一案的判决,在全美范围内确立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案件宣判一周年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廉姆斯研究所就全美实现婚姻平权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报告显示,在该判决颁布后的一年内,登记结婚的同性伴侣大大增加,全美大约12.3万对同性伴侣在这段时间内步入婚姻。截止2016年6月,美国近一半的同性伴侣已经结婚,其中25%是在奥贝格费尔案之后结婚的。 报告首先对同性伴侣举行婚礼的直接消费进行了统计。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一对同性伴侣在婚礼上的花费平均为11000美元。因此,报告估计在奥贝格费尔案后进入婚姻的同性伴侣在婚礼上的直接花费总计达13.53亿美元。 同时,报告也对受邀从其他州来参加婚礼的宾客的旅游消费进行了统计。2008年马萨储塞州(美国最先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性的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该州举办婚礼的同性伴侣平均会邀请16位来自外州的宾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研究者如何帮助政府“发现”SOGIE群体面临的家庭暴力?
2018年9月13日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将家庭暴力的定义延展到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 该法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既没有进行描述式定义,也没有进行列举式定义, 根据文义 ,这一语汇理应包括共同生活的同性伴侣。 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对于共同生活的同性伴侣间的暴力是否在《反家庭暴力法》治理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答案。2015年12月,在《反家暴法》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人”是否包括同性恋的同居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在回答该问题时,先是称: “家庭成员之外共同生活的人,包括监护、寄养、同居生活的,法律没有具体的指向,我不好说包括还是不包括。我们留下一个空间,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个司法解释的空间,未来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司法解释处理。” 但郭主任随后又补充道: “我再补充回答一下刚才美联社记者提出的关于同性恋的问题,可能没有给你一个确定的回答,现在我给你进一步的确定回答。我们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根据现实中出现的家庭暴力的实际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扭转治疗不止,中国应该怎么做?
2018年8月15日 导语: 截至2018年1月,美国的九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禁止扭转治疗的法案。那么,对于中国而言,立法是否为必要?未来中国禁止扭转治疗的行动又应该何去何从? 2018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完成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的编纂,并发布了官方在线版本。这一版本将于2019年5月提交至世界卫生大会,以待最终批准,若新版分类顺利通过,则将于2022年的1月1日正式生效,供各成员国使用。 在最新版本的分类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从“精神卫生”移动到了“生殖健康”章节。同时,新分类还引入了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性别不协调”以及“儿童期的性别不协调”相关的内容。总的来说,在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 “跨性别”已不再被认定为精神疾病,而是被认可为生殖健康相关的议题 。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性倾向与性别认同去病理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199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删除,不再认为性倾向本身是疾病。遗憾的是,行动远远落后于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我会……
2018年8月7日 如题。 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你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我应该还能呆在家里。” ——“我能够更公开地与同性伴侣在公众场合做出亲密行为。” ——“生活会完全不同,但我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恐同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已经影响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问题既引导对未来的想象,也反映出了 现实的不足。 假如世界上没有恐同症,也许,很多性少数者的生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北京大学、北京同志中心等组织共同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在中国,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发生率较高,按歧视最为高发的场所进行划分,则以家庭最高,达样本数量的56%,其次是学校,职场及宗教场所(见图1)。而以上歧视高发的场所,占据的是普通人生活中绝大部分的足迹所至之处。 换句话说, 性少数群体在各种环境下、场所中,都很容易受到歧视 。 图1: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20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歧视性与性别少数就业,你会亏多少?
2018年8月1日 1 性与性别少数不会遭遇就业歧视? 提起“就业歧视”,大家优先想起的是妇女、残障人群、大学生、农民工……性与性别少数所遭遇的歧视在就业领域可见度极低。相比其他易遭就业歧视的群体,性与性别少数群体得到中国企业、专家学者、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的关注相对也极少。那么,这是否代表着性与性别少数者就没有遭到就业歧视呢? 错! 图自网络 ——来看看最新的数据吧。根据《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跨性别受访者的工作环境多对跨性别身份不友好,而受访者所处工作环境的友好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在1%置信水平上成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 工作环境的不友好很可能对受访者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使其罹患抑郁症! 不仅如此,跨性别群体中受访者税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占比57.60%,低收入者所占比较大。 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显示,性少数受访者在职场中遭遇歧视的发生率为21%。与非少数相比,性少数的工作稳定性较低,目前无工作的比例略高于非少数,性少数在工作中享受的福利待遇较低,选择“出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中国职场存在对LGBT的歧视?
2018年7月25日 图自网络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国会就一直试图修改联邦民权法、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从而禁止在美国职场中针对LGBT群体的歧视。就此,有相当数量的反对者认为,在美国不存在严重的、针对LGBT群体的就业歧视,所以修改联邦法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种观点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激烈批评和反驳,而反驳者中就包括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廉姆斯研究所的MV Lee Badgett教授。在过去的15年里,Badgett教授一直都在研究基于性倾向、种族和性别的就业歧视,她还就这个议题出版了2本书和发表了若干文章。 早在2007年, MV Lee Badgett教授便参加了美国众议院下属的教育和劳动委员会就反就业歧视法召开的立法听证会,同时提交了证词。而4年后,她又参加了参议院下属的卫生、教育、劳工与养老金委员会就反就业歧视法S.811法令召开的立法听证会。在两份证词中,Badgett教授的结论都是,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普遍存在于美国的工作场所中,这种歧视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都给LGBT人群造成了伤害。那么,证词是以什么样的论证与证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一份历时12个月,记录美国50个州的LGBT就业歧视报告的启发
2018年7月11日 本文简介: 2009年,在美国众议院下属的教育与劳工委员会就禁止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召开的立法听证会中,威廉姆斯机构基于12个月的实证研究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全面记录了美国50个州的性与性别少数人群所经历的就业歧视。...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原生家庭暴力面前,社会组织需要做什么?
2018年6月20日 调查 关于中国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家庭暴力状况,同语做过这样的调查。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为家庭暴力“叫好”的俗语,如今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生效,政府与社会均在给予家庭暴力治理以更多关注。但目前中国国内的原生家庭暴力的严重情...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统计部门能为防治校园多元性别暴力做点啥?
2018年6月6日 说到防治针对性与性别少数青少年的校园欺凌与暴力,大家都觉得教育部应当率先行动。 教育部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就在2017年9月28日、30日,针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727号建议、第6701号建议,教育部做出了积极的答复。对这两份建议的回复来得弥足珍...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儿童节特辑| 同性伴侣拉扯大的孩子有啥不一样吗?
2018年6月1日 小的时候,以为所有的国家,都是把6月1日作为儿童节来庆祝的。长大以后才发现,关于该在什么时间过儿童节、怎么过儿童节,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与传统。就像不同国家的儿童节各有特色一样,每个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而这背后不变的常量往往是父母双亲的舐犊之情...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学历学位证书上要不要有性别标记
2018年5月30日 2018年4月28日,微信公众号“广州性别中心”发布推送《历史性突破|毕业跨儿成功修改了学历证书性别》,介绍了一个可喜可贺的消息:毕业近十年的跨性别女性L小姐成功通过教育部修改了自己在学信网登记的性别,下一步会向学校申请更换证书。...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歧视性与性别少数的社会经济代价
2018年5月23日 在刚刚过去的5·17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日,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商家都发布了支持多元的彩虹主题广告?2015年已有调查表明内地LGBT人群年购买力达4600亿美元,2016年《中国日报》英文网也以《“粉红经济”看涨:企业瞄准LGBT群体》为题,撰文描述国内商...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学校为何不能阻止跨性别学生按性别认同使用卫生间?
2018年5月16日 2016年,美国一名跨性别男孩惠特克因被学校禁止使用男卫生间,而对学区提起诉讼。地方法院及上诉法院均支持惠特克。尽管学区不服,一度申请最高法院复审,但最终还是在2018年1月以八十万美元和解并撤诉。其中第七巡回审判区的判决,是首次有上诉法院将跨性别学生...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Ta山 | 如何让中国决策者与立法者“看见”性别少数?——数据收集的意义与方法
2018年5月9日 “我们对于西方世界强加给我们外国文化的做法表示关切……就像尊重LGBT人士的权利一样,我们也有责任尊重与LGBT间没有关系的那些国家的文化权利与价值。” 转换成更直白的语言,《加纳时报》的网络版在2018年5月发出的上面一段评论想传达的意思其实是:LGB...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青年性/别同伴教育培训TOT手册·性权分册
2020年 性权TOT手册的活动设计意在使参与者了解性权概念,解构社会对性的污名化,展现多元的性存在,鼓励参与者在安全、健康、自由、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进行安全的性探索。“性脱敏”、“性愉悦与性技巧”、“性安全与性健康”三个模块引导参与者正视身体和性,了解科学的性知识,认...
同小语
2024年7月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