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
▼
2021年,LGBT在经历什么?
法律法规新动态、司法诉讼新进展、司法行政部门新表态、引爆舆论大事件……我们将一整年的与LGBT群体权益相关的大事打包,为你总结2021年中国大陆多元性别领域的动态与事件。
长按图片保存
上篇我们介绍了2021年
国内多元性别领域的
影响性诉讼和舆论要点。
本次下篇将继续为大家介绍
2021年法律、政策方面
与LGBT权益相关的进展与变化
——未保法、“三胎”政策、
人权行动计划、妇女儿童两纲……
从多元性别视角如何评说?
I
法律
——多元性别视角如何解读法律动作?
1.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三胎”政策落地!
【关键词】 三胎、生育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次修正通过,并于同日起公布并施行。
本次修正共包括21处,其中影响最大、引起讨论最多的是对第18条第1款的修改,将“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修改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即开放“三胎”政策。
为配套该条款的修订,该法中“奖励与社会保障”部分也作了一系列相应修改,包括父母育儿假、对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的就业服务、国家采取支持措施以减轻家庭在育儿等方面负担、托育服务、育儿配套服务、育儿支持与指导等方面。
短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1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开放了“二胎”政策;仅六年后,进一步开放了“三胎”。这一修改无疑体现出国家对国民生育问题的重视,也显示出我国在“以生育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决心。
“三胎”政策不仅事关女性生育,也关涉到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为保障政策落实,该法中对生育的奖励与保障条款也进行了相应修订。但修改后的条文仍多为倡导性质,对落实路径等概无具体规定,还需靠各地政府落实。该法修订尚不足半年,期待各地政府能在具体的政策上加强“三胎”配套措施的落实,以期真正实现该修法的目的。
同时,生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与生育相关的多元性/别群体权益也势必受到影响。与生育、抚育相关的LGBT群体权益包括:同性婚姻、同性伴侣领养孩子、同性伴侣抚养权问题、单身女性生育权等。异性伴侣进入婚姻通常是生育的前置步骤,而国家对生育问题的重视可能导致同性婚姻等权利诉求更难以实现;但对生育的倡导及对生育保障的加强也可能为单身女性生育等不同于传统婚姻中的生育形式带来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2.
《家庭教育促进法》
——首次以立法形式对家庭教育作出规定
【关键词】防性侵教育、性教育、家庭教育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修订通过,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
此次修订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指引中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人开展的家庭教育应当包括对未成年人的“防性侵教育”(第16条)。
短评
该法的通过第一次实现了家庭教育入法,在教育内容、义务主体、国家支持与社会协同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尽管其中关于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责任条款规定多为“批评教育、劝诫制止”,但可以期待其中具体的教育内容规定在实践中可能具有的指引作用,以及“法律责任”中规定的“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措施在实践中的积极效力。如在四川泸州叙永县人民法院10月28日审结的一彩礼纠纷案件中,法院就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为保障该“指导”的落实,法院指派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干警与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作为该家庭的家庭指导师,于判决作出的次日在法院青少年教育基地对案涉家庭家长分别进行了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
另一方面,该法在家庭教育内容指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监护人开展的教育应当包括对未成年人的“防性侵教育”,但科学的性教育不止包括防性侵教育。根据联合国多部门于2018年1月10日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全面性教育”还应包括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解剖学与生理结构教育、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反暴力教育等,应是一个全面且完整的课程体系。尤其在我国整体环境趋于保守的实践背景下,若仅将“性教育”限于“防性侵教育”,有发展为“守贞教育”的风险。而同年生效的《未保法》中就“性教育”的规定也较为原则化,因此两法的配套法规政策或有必要在“防性侵教育”的基础上,与国际“全面性教育”接轨,完善对性教育具体内容的规定,以实现在学校、家庭领域的性教育全方位普及,进而保障权利更易受到侵害的LGBT群体免受性侵、性骚扰与校园欺凌。
3.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
——加强就业、学校领域的保护
【关键词】 就业歧视、校园欺凌、性骚扰、厕所
2021年12月20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草案》完善了工作场所性骚扰、校园性骚扰的相关规定,重点明确了就业性别歧视的情形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机制,增加了实施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
短评
《草案》第二条新增“禁止基于性别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这是我国立法中第一次正式出现“性别歧视”的定义,尽管仍有不完善之处,但从反歧视法视角来看意义重大,尤其在妇女平等权益保护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但《草案》新增条款从对多元性/别保护视角来看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第八条新增妇女应遵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该款有强加传统道德判断入法之嫌,对不选择组建家庭的女同性恋群体而言或有不利;以及第六十一条仅提出“应当确保女性厕位多于男性厕位”,从多元性/别视角看可以推动在草案中增加“无性别厕所”的建设。
此次《妇保法》修正最终结果何如?让我们拭目以待!
4.
《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
——于儿童节正式生效
【关键词】性教育、校园欺凌
同语于去年发布的年度多元性别权益总结文章《权益2020:这么多法律大动作和LGBT有关?》中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进行了简要总结,《未保法》也已于2021年儿童节正式生效。相信其中就校园欺凌与性教育的规定也可以进一步为LGBT儿童的保护添砖加瓦。期待该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
II
行政法规、部委规章
——两纲、人权计划影响重大!
1.
《两纲》
——新五年的妇女、儿童保障纲领
【关键词】 妇女、儿童、多领域保障
2021年9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合称《两纲》)。
《两纲》面向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是要求其贯彻执行的纲领,以从政府层面落实权益保障。
《两纲》以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依据,并参照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件,以从各领域实现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落实。
短评
尽管《两纲》文本中也未直接提及多元性/别群体,但就特定领域的保护、对妇女与儿童而言,LGBT群体往往在这些领域中处于更弱势的地位,因此可以期待《两纲》在实践中对政府部门的指引作用。
具体而言,《妇女纲要》规定在健康领域明确提出了知识普及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则提出了性别平等教育与安全友善校园环境的建设;经济领域提出平等就业保障;社会保障领域涉及了对生育保障的要求;环境领域再次强调了性别平等的推进要求;法律领域则就性别平等、家庭暴力、性骚扰等议题再次提出要求。上述问题都与LGBT群体密切相关。
同样地,《儿童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提出了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性教育;安全领域要求加强对其欺凌与暴力的保障;教育领域再次强调了校园环境的建设;社会福利上则要求提升救助保护与基层服务的能力;家庭领域也进一步要求了儿童权利保障;最后在法律上,特别强调了对儿童遭受性侵害、家庭暴力的法律保障。
总之,《两纲》从多领域增强了对妇女、儿童群体的保护,而这些领域的保护在实践中也尤其加强了对LGBT群体的保护。
2.
《人权行动计划》
——新五年的人权保障指引
【关键词】校园欺凌、就业歧视、家庭暴力、性教育、国际合作
2021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期促进新五年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其中虽未直接提及多元性/别群体,但不少人权保障条款都与该群体的权利保障议题密切相关。
修订内容与评价已于同语发布的 “一起酷读《国家人权计划》!(上)&(下)” 两篇推文中总结,详见:一起酷读《国家人权计划》!(上)及一起酷读《国家人权计划》!(下)
3.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加强校园欺凌与性侵害保障
【关键词】 校园欺凌、专项保护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以加强对欺凌事件的治理;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该规定于同年9月1日生效。
《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做到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置、规范欺凌报告制度、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规定》中除对一般保护的作出要求外,也于第三章“专项保护”中对学校防控校园欺凌和性侵害的义务作了专门规定,即对学校防控提出了总要求,对欺凌作了定义,要求了学校对欺凌的预防、制止与调查、认定、处置义务。
短评
从立法到行政法规再到部委规章,一系列文件中都就校园欺凌的防治作了规定,足以证明国家对该问题的重视。作为配套文件,《规定》与《工作方案》对防治的具体措施及对受害学生的补偿、救济都作了进一步要求,这将完善对该类事件的治理及对受害儿童的保护。
因此,尽管两文件中都未直接提及多元性/别群体,但对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的LGBT儿童而言,治理规定的完善无疑有助于加强对其的权利保护。如《规定》中要求建立“平等、友善、互助的同学关系”,同时要求“组织教职工学习预防、处理学生欺凌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并且专门规定了调查、评估机制,从制度目标与保障措施角度看都有利于改善校园风气、更好地保护LGBT学生权益。
令人略感惋惜的是,同《未保法》类似,《规定》中虽要求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但仅将性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性侵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同样重要的性别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等则未提及。
III
CEDAW审议前的
问题清单
——中国需要面对哪些SOGI相关内容?
【关键词】 消除歧视、SOGI、回应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CEDAW)的第9次审议。审议前,在2021年3月5日通过的问题清单(List of Issues)中,CEDAW专家委员会首次书面向中国询问了关于SOGI的问题。
问题清单第20段要求中国“请提供资料,说明采取了哪些措施,消除在就业和教育以及在获得保健服务方面对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和跨性别妇女的歧视”。
短评
就问题清单中提及的问题,受审国必须逐条书面回应。因此本次书面询问可以鼓励中国政府在2022年受审时更积极、正面地提及SOGI相关内容。回应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 2021年LGBT权益大事记 #
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阅读,明年再会!
相关链接:
封面 | 2021LGBT大事记关键词词频 @同语出品
作者 | Ray
校对 | 万木
排版 | 万木
制图 | 枣、万木
Comments